近日,工信部正式发布关于贯彻落实《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的通知,促进实施LTE网络端到端IPV6改造,加快固定网络基础设施IPV6改造,推进应用基础设施IPV6改造,开展 *** 网站IPV6改造与工业互联网IPV6应用并同时要求强化IPV6网络安全保障。

我们目前使用的IP地址是基于TCP/IP协议下的互联网协议第四版IPV4,从IP数量总量上来说IPV4最多可以有43亿个地址,还不能精确覆盖到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在算上单人多设备等因素,事实上IPV4地址是远远满足不了全球上网需求的。不过因为峰值使用时间全球由于时差原因有所错开,因此在动态IP下,43亿个IP地址还是可以满足使用的,但是由于动态IP的使用,想要在互联网实现实名制几乎时不可能的,目前国内虽然可以实现短期IP实名制追踪,但是数据只能保存一定时间。

因此号称海量的IPV6一直在酝酿,其能完美实现设备与IP单一绑定。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关于IPV6的试验布局一直以高校为主,催生了高校基于IPV6的电视直播等平台,特别是基于P2P技术的高校PT资源共享平台更是持续的为广大师生服务。PT平台类似于最初P2P的技术,不存在物理上的公共存储空间,依靠用户终端上的资源实时上传进行资源共享。

公网一直在致力于打击P2P,因为这一技术严重拖累公网负担,但是在高校试验网络环境下,基于IPV6的P2P恰恰发挥了非常好的应用,因为基于IPV6的网络环境使用者非常少,几乎不会影响他人正常使用。因此在高校PT站上面下载优质资源的下行速度可以达到10m/s以上。典型代表PT站有:东北大学的六维空间、北京邮电大学的北邮人、清影PT、上海交大自己的葡萄PT等等。在校大学生满足一定申请注册条件创建账户后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上传下载分享各种各样的优质资源,鉴于目前公网环境资源质量参差不齐,PT站可以说是一股清流。

但是当IPV6正式商用后,各大PT站可能将面临严重打击,近两年来我也目睹各个PT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短期内关停等等,不过一段时间后总能又恢复访问。不过这一次工信部的发文可能正式宣判这些PT站即将寿终正寝,其实这并不是突发的,因为PT站诞生之初就是一种试验网络下的产物,等IPV6商用后,P2P技术肯定在公网范围内不能被运行,因为会占用大量公网资源。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