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中范闲之所以一路都能畅行,除了自身的智慧意以外,当然也少不了其他人的帮助。小到自己的妹妹范若若在范府对他的帮衬,大到庆帝对他的看重让他相当于有了一块儿“免死金牌”。
如果不是这些人在范闲身边帮忙,恐怕他在一些事情面前,也很难独善其身。就像当初滕梓荆的死,如果当时五竹在场,或者换做别的九品高手在场相助,恐怕滕梓荆也不会死,打败程巨树也是很简单的事。但是没有人帮助的范闲实力就是如此,滕梓荆战死,范闲也身受重伤,这就是倘若没有人帮他的区别。
范闲当初从小小的儋州来到京都,大概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掀起一番风雨,他也只是想找出害自己的人,并且见识见识大世界,也算是给在这个时代里生存的自己一个交代。不过初来到的他,也有自己的小追求,他觉得自己既然有现代人思想,倘若不多加利用,岂不是浪费。所以初见面就和父亲范建提出了自己的“致富”之法,便是生产香皂、玻璃杯等物。
只是没想到,这些早已经被自己那工科出身的母亲做过了,并且做得还风生水起。但是范闲也只会这么多,想要靠这些小手段致富的便道路行不通了。不过上帝给他关上一扇门的同时,按照常规给他开了一扇窗。工科不行文科却是十分拿手,靠着背写红楼,范闲有了自己的书局,倒是打开了致富之门。
范闲不仅在红楼这一块儿有了名声,在诗作方面也有了很高的名气,一首《登高》,在南庆北齐都流传开来,范闲也得到了“诗神”之称。但是就像范闲一路上有人相助,这一路也有太多与他为敌的人,就连文坛也不例外。
庄墨韩便是在范闲有了一定的名气之后出场,此人虽然已经年逾古稀,却是一位文坛大家,不仅在北齐声望很高,来到南庆更是受到了文人们的追崇。多少人想做他的门徒,又有多少人想要得到他的赏识与指点,庄墨韩的名字在那个时代里,不仅是一位有声望的文学者,更是代表了多少读书人的梦想与理想。
然而有着如此声望的庄墨韩,却为了自己的弟弟肖恩,不惜与长公主为伍,仗着大家对自己的信任崇拜,肆意诬陷范闲的诗作《登高》是抄袭自己师傅所作,为这个刚成名的诗神冠上抄袭之名。只是有唐诗三百首“加持”的范闲怎么怕他,连背多首名诗,证明自己的能力。尽管这些并非范闲所作,但是他也在一开始就说明这并不是自己原创,坚守道德底线。
反观庄墨韩,仗着自己的地位,做着这愧于身份的事。本来在这个年岁只留名声便能芳留百世,却为己之事诬陷范闲身败名裂,算是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