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僭越,那她们为何还会让出丈夫身旁的位置,自己别居他处呢?
日前,因为参加电视台一个节目的拍摄,去了趟东陵,了解到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在慈禧陵墓地宫拍摄的时候,听管理处的老哥说起来,这个老太太实在不简单,不但陪葬极为奢华(当然也因此引起了盗墓贼的觊觎),而且葬制颇为出格。
尽管封建社会将帝后均视为“君”,但皇帝是“大君”,皇后是“小君”,地位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在一般的建筑中,都是龙在上,凤在下,以示皇帝高于皇后。
然而东陵的慈禧墓中,处处可见凤在上而龙在下。
这要在日本幕府时代,估计会让很多人切腹的——即便幕府将军和妃子行房的时候换个凤在上的姿势,都会被认为是乾坤颠倒,会引发地震的,必然引来家臣死谏。
然而那是蕞尔小国的事情,执掌大清国政四十年,有废立生杀大权,杀肃顺,杀胜保,杀“六君子”,西太后慈禧可谓是心狠手辣,逾制对她来说根本不算个事儿。
不仅是在东陵,西太后活着的时候修颐和园,也是这种规格。不知这算是自信、女权主义,还是跋扈?反正,老萨觉得这老太太够蛮横的。
把这个观点和管理处的朋友说了,人家笑道,这种情况的确罕见,在整个清东陵啊,只有两个后妃的陵墓是凤在上,龙在下的。
啊,除了慈禧,在清朝还有这么跋扈的后妃吗?孝庄?除了她好像清朝再没有执掌过国政的后妃了。很让人意外,这个跋扈的后妃竟然不是孝庄,而是东太后。这绝对是个颠覆性的认知。
在我们一般人的认知里,尽管当年的垂帘听政是两宫一起去做的,但东太后慈安完全没有慈禧那么显眼。东太后慈安,钮祜禄氏,咸丰二年(1852年)入宫,被册封为皇后,为咸丰帝正妻。同治帝即位后,尊为母后皇太后,光绪七年(1881年)去世。葬于清东陵普祥峪的定东陵,谥号为“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清宫遗闻》中评价“东宫优于德”,“西宫优于才”,一般认为其性格宽厚,不善政务,甚至有人认为所谓的“两宫垂帘”,东太后根本就是个傀儡,只有慈禧在弄权。
但东太后陵墓中凤在上龙在下的图案表明,这位太后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事实上,慈安虽然不似慈禧那样强横,但也是一代权后。《清宫遗闻》记载有“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咨访利弊”,换句话说,在同治时期的垂帘听政中,慈禧是那个苦逼干活的,慈安才是那个拿大主意的。按照当时的规章,东宫地位高于西宫。慈禧也明白这一点,“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
慈安之死有人怀疑是慈禧所为,不过证据不足,但权力欲强烈的慈禧对这位比自己小两岁的“姐姐”有意见那是肯定的。
东太后的威严和在朝野中的地位,从她死后的规格上也可见一斑,不但其陵墓上刻了凤在上龙在下的图案,而且全国军民不许剃发刮脸——这虽是祖制,但执行之严格,竟然连正在前去英国的北洋水师官兵都接到电报不允许理发,这也说明东太后的震慑力并不亚于西太后。
东太后慈安是钮祜禄氏。钮祜禄,在满语中是“狼”的意思,那是好惹的吗?
在随后去咸丰陵的路上,感觉有些怪异。
这是因为,慈禧和慈安的安葬之地,只有一墙之隔,但距离咸丰皇帝的清定陵,足有一公里远,这老公老婆怎么还不葬在一块儿呢?咸丰生前就是个药罐子,死后孤零零的岂不更凄凉?
带着这种怀疑,我们走进了定陵,进去之后我就更晕了。因为这里明确记载着,咸丰帝并不是一个人下葬的,跟他一起葬在这座陵寝中的,是他的另一个老婆——孝德显皇后。
这谁啊?居然敢呛东太后和西太后的行?而且,在咸丰朝的历史中,似乎也找不到这位皇后的踪影。
慈禧慈安都拿她没办法,只能眼看着老公跟她厮守在一起,而她们只能另找地方去住。考虑到这两位虎狼皇太后的性子和地位,实在匪夷所思。
难道清宫中还暗藏着一位女霸主?
事实其实简单得多——虽然慈安是咸丰的正宫皇后,即使慈禧为咸丰生下了唯一的儿子,但这一位却是咸丰皇帝的原配夫人。
孝德显皇后,出自满洲镶蓝旗的萨克达氏家族。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十七岁的萨克达氏参加了八旗选秀,因相貌出众、品德俱佳而得到了道光皇帝的青睐,被许配给皇四子奕詝为嫡福晋,第二年,二人成婚,但在咸丰还未即位时,便于1850年去世了。她从未入主皇宫,她的皇后之位,是咸丰后来追封的。
“看来,咸丰帝是个很念旧的人嘛。”解开这个谜团之后,我们一行人都这样说道。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解释——一辈子身边又是虎又是狼的,估计咸丰皇帝也实在吃不消了,这位身体一向不好的皇帝跟原配住一块儿,可能,无非是想图个清静。
可怜的皇上。
以上内容摘自:《萨苏不信史》
“历史就好像毛衣上的一个线头,拽一下,不知道会拽出什么来,有可能一下就扯断了,但也没准就拽出个五彩斑斓来。” 萨苏用自己的作品扯下了历史的一个线头,解读有趣有味的历史知识,为读者献上了一幅五彩斑斓的历史图景。更多有温度的历史故事请参看《萨苏不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