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家顶级公司的大门,你发现这里才是你梦想的舞台。你深信自己的能力,并为之努力奋斗,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机会似乎总是留给那些更为优秀的人。

但是,机会也绝对不是纷至沓来的,而是需要通过种种努力去争取得到的。很多人常常抱怨自己无法获得机会,而不愿意思考如何创造机会。

每一个成功的人其实都走过了无数失败和挫折,然后才铸就出了自己的辉煌。而这些机会都是他们逐步努力和试错,然后得来的结果。在尝试和失败中不断探索和进步才是实现自己抱负最重要的途径。

试着提出自己的想法,聆听别人的建议,学习别人的经验,甚至参与一些能够锻炼自己的活动,都会给你的机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你可以开始主动寻找相关的信息和培训,建立与行业内人士的联系,并亲力亲为地去探讨和实践,进而发掘和开辟出一条通向机会的道路。

当你那么努力找寻机会时,也要记住不要过分关注别人的成功或想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未来。你需要建立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勇敢地面对挑战和抓住新的机会。

虽然有时候世事难料,但是相信自己的实力以及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够发现和抓住那些难得的机会。在试错和奋斗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自信心和个人价值,还会带来更多成就和更深入的追求,相信它们也会慢慢地引导你走向属于自己的胜利之路。

  1、人生不是战争,不能事事靠“庙算”胜出
  
  我原来也是一个喜欢想周全了再开始的人。我上面说的这些纠结都是我有过的:先买鞋再跑步吧;我又不专业,在网上录小说,有什么意义呢?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我就开始了,有了第一次,就有下一次,多来几次,一个习惯就养成了。
  
  人生不是战争,不求事事都能提前“庙算”胜出。有些事试了试不行,那也就不行了,没有无法回头和万劫不复,但是万一行了呢?生活也没有完全准备好了再行动这回事,无论是上学、就业、恋爱、婚姻还是生孩子,也都是考虑差不多,大概率靠谱,就可以做了。
  
  犹豫来犹豫去,总说我还没想好、没想明白,那就一直都在内耗空转无法开始,其实谁都没有百分之百想明白的那一天。
  
  有些事刚开始做时平淡无奇,没什么动静,但是你不知道这开始做的种子,在什么时候遇到合适的阳光雨露就发芽了。
  
  前几年我只是在朋友的鼓励下,录了几段自己喜欢的小说,放到了网络电台上,有些听众关注,但是也没什么特殊之处。后来我拍了个综艺节目,有些饶有兴趣的观众发现我虽然没什么社交媒体,但是在网络电台上播过小说,于是一些热心的观众涌进了电台给我留言。
  
  我当时正苦于没有与观众沟通的合适渠道,网络电台留言激增,让我一下子受到了启发,真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不就是我和观众沟通最方便、最自然的方式吗?于是我开始每周播送《层楼欲说茶滋味》的成长节目,栏目开播的时候我就说,大家应该多多尝试自己喜欢的事情,你种下一颗种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长成了一座小花园。
  
  2、机会都是试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机会都是试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好谋而无断,是不可取的。如何能“断”呢?就是靠行动。行动是治疗想法太多带来的选择焦虑的最好解药。
  
  当然,一件重要的事情,真正付诸行动,还需要周密安排,做就要尽量做好。正所谓“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藐视敌人,就是不要把一件事想得过重,困难估计得过大,要有一种“这有什么了不起,别人行我也行”的气概;战术上重视敌人,就是要把具体做事的方式、步骤、时间安排好,认真对待。
  
  学生和职场新人找工作,也是一个道理。要多尝试,没有比亲身体验更能说服人的选择了。我虽然没换过工作,一直在同一家律师事务所,但是我在大学里还是有过一些其他工作体验的:我在中央企业的法务部实习过;在其他律所实习过;在广告公司主持产品发布会赚零花钱;我给一对双胞胎兄弟补课一年多,负责讲所有文科;我还在当时的西单商场站柜台卖过计算机。
  
  这些经历时间长短不一,但是每段经历都能让我有独特的收获。比如,我当时站柜台一个月,一台计算机都没卖出去,我大概知道我不是一个销售天才,当然,我当时卖的是IBM最高端的台式机,一台就要2万多元,没卖出去也没有那么丢人。
  
  人的时间和经历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尝试特别多的事情。所以一旦发现不对头,就可以停止了。我见过几位很棒的律师,当年他们在其他事务所的第一份实习工作只干了一天,甚至还有只干了半天的。原因就是他们迅速地发现,这个地方的工作内容、环境、要求不是自己想要的,实习的机会和时间都有限,所以需要停下这个,再找新的。能够果断地不做什么和果断地去做什么,是一样重要的能力。
  3、成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日本管理学大师稻盛和夫有个人生方程式:成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首先,这三个因素是相乘的关系,也就是每个因素都会几何级地放大成功的结果。
  
  其次,稻盛和夫也严肃地指出,思维方式可以是负值,他说的思维方式包括态度、品德、伦理观这些内容,如果思维方式错了,那么结果就会谬以千里、南辕北辙,甚至能力、热情越大,在负值的思维方式的乘法助力下,错得越离谱。
  
  职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定义我们的人生,但是职业不等于人生的全部。在专业之外,我们还是一个有着多重角度、多重角色的个人。被专业主义打得粉身碎骨再造出来一个自己,应该属于用力过猛,除非这个人的过去太不堪,需要用职业重塑他的人生,这就有点劳动改造的意味了。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个必要的,做自己挺好。
  
  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如同在专业主义的迷雾中行走。渐渐地,他辨识出了一些物体,找到了一些方向,不断地沾染专业主义的气息。等到他在职场中成熟了,工作游刃有余,专业独当一面的时候,他也就从这片迷雾中走出来了。他走出来的时候,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在专业上能够收放自如的人,本质上说他还是他自己,只不过专业的历练让他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更加成熟、更加从容、更加靠谱。
  
  炼丹炉里烧出来,他练就了火眼金睛;五行山下爬出来,他成了取经僧;一路妖怪打过来,他成了斗战胜佛。但是我们还都认识他,真真切切,原原本本,他就是孙悟空。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