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已经看到那条新闻了。 今天,伊利发了一篇公开怼蒙牛的文章,虽然文章发出后没多久便被伊利官方删除,但仍然勾起了吃瓜群众的兴趣。 其实,蒙牛与伊利的恩怨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20年前,它们各自的创始人身上…….

一、贵人提携

蒙牛的创始人叫牛根生,伊利的创始人叫郑俊怀。郑俊怀和牛根生的关系,可以称得上是一段奇谈。 1950年出生在内蒙的郑俊怀,是个苦孩子,他父亲早亡,全赖母亲的针线活养大。

伊利创始人是谁?伊利创始人创业经历和个人简介

贫寒的家境让他从小发奋学习,因为成绩优异,1972年他考上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呼市农业局,成了一名农垦干部,不久又在上级的安排下,当上国营畜禽场副书记、厂长。 如果郑俊怀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他或许会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干到退休为止,但他的野心让他不满足于此。 在国营畜禽场干了四年,郑俊怀发现,他始终无法得到领导信任在岗位上更进一步,于是决定离开这个伤心地。 几经辗转,1983年1月,他被调到呼市回民奶食品厂(伊利的前身)当厂长——这是郑俊怀命运的巨大转折,也成了后续所有故事的起点。 上任后,郑俊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招收了一批青年进厂,然后进行全厂总动员演讲。 一番激情演讲后,台下一个粗犷的年轻人高声叫好。这个人正是牛根生,24岁,当时他只是洗瓶车间的一个洗瓶工,却给郑俊怀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是牛根生与郑俊怀的第一次相遇。 郑俊怀记住了这个粗犷的年轻人,不久后,这个年轻人将救他一条命。

二、情同手足

虽然身份低微,但牛根生脑子活,干劲足,厂里实行承包责任制后,他积极响应,承包下一个车间,很快干出了名堂。 彼时的郑俊怀,在奶食品厂的工作也是辛劳无比,他每天工作到深夜,早上5点起床,从来没有节假日,一年有半年睡在厂里。 1992年,郑俊怀为了一个项目,更是一连40天住在工地,累到身体不行,但让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工程快竣工时,因为施工方的一个失误,冷库起了火,把辛苦的成果都化成了一团灰烬。 看着一地狼藉,郑俊怀心痛无比,精神都变得有些恍惚,他一头冲进火中欲同归于尽。 多亏了牛根生,他将郑死死拉住说:“郑大哥,难道你忘记了你娘对你说越艰难越要坚持吗?”郑俊怀这才惊醒。他紧紧握住牛根生的手,一句“好兄弟”后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伊利创始人是谁?伊利创始人创业经历和个人简介

自此郑俊怀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并委与重任,到1993年奶食品厂改制成伊利时,牛根生已升任副总经理,主管冰淇淋、雪糕生产。 这是牛根生与郑俊怀关系最好的时期,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兄弟,为了共同的事业在一起奋斗。

三、反目成仇

牛根生与郑俊怀,他们的兄弟情在利益面前,很快就被无情的撕碎。

1996年,牛根生从品尝咖啡中找到灵感,鼓捣出“伊利苦咖啡”,随即发起一场冬天里的雪糕攻势,单品销量创纪录突破3个亿。

苦咖啡成为伊利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牛根生被誉为“中国冰淇淋大王”。随即,他成为公司副总裁。

伊利创始人是谁?伊利创始人创业经历和个人简介

1998年,伊利80% 营业额都是来自于牛根生主管的部门,这不得不让郑俊怀开始警惕起来。

这要是再让他发展下去,伊利姓“郑”还是姓“牛”呢?

于是不久后,他就给牛根生玩了一出“释兵权”的游戏。1998年年底,郑俊怀安排牛根生去北大学习,每天特批住宿费240元。

1998年的240元,换算成现在的物价也有两千块,这笔钱在今天的北大,住边上五星级的酒店的豪华商务套间,绰绰有余。

但牛根生不想去住豪华套间,他不傻。郑只好托人给牛传话:不去学习,就交出车子和手机。

辛苦打拼江山,怎么能轻易就放弃呢?但牛根生也不好直接与郑俊怀撕破脸里,于是他假意向郑俊怀打了辞呈报告,郑也“劝留”了两次。

后来在一次董事会上,牛根生又故技重施,递交了一次辞职报告,而郑俊怀当着所有人的面表态,“没有要赶牛根生走的意思”。

不过牛根生伸手准备拿回自己的辞职报告时,却发现报告被郑用手紧紧的按住了……

牛根生算是意识到了,郑俊怀是铁了心要让自己走。

“走就走!”气不过的牛根生,1999年正式出走伊利,但他召集旧部伊利,创立了蒙牛品牌。

“蒙牛”和“伊利”的总部都在呼和浩特,一山不容二虎,它们自此便狭路相逢、短兵相接……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